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2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756篇
测绘学   211篇
大气科学   599篇
地球物理   568篇
地质学   1343篇
海洋学   409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310篇
自然地理   38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广州市海珠区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及其土-气交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在冬夏两季对广州市海珠区表层土壤和空气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采样和分析,对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六六六类(HCHs)含量水平在2007年冬季和2008年夏季分别为0.57~8.77 ng/g和0.30~14.9 ng/g,平均值分别为2.87 ng/g和3.04 ng/g,都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冬季和夏季滴滴涕类(DDTs)含量水平分别为3.69~697.7 ng/g和0.88~263.3 ng/g,平均值分别为85.5 ng/g和39.4 ng/g。海珠区部分地点DDTs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DDTs为该区域表层土壤中主要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在研究区域对逸度模型进行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玛里雅蛇绿岩位于新疆准噶尔西缘达拉布特断裂东侧的弧前增生楔内,形成于石炭纪,出露岩石类型齐全,其中硅质岩与火山岩相间出露,多表现为非构造接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系列:(1)A系列为岛弧英安岩,Th强烈富集,可能有洋壳沉积物参与,高场强元素Nb亏损,与洋壳的俯冲有关;(2)M系列与典型洋中脊玄武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不过Ba强烈富集,可能受到俯冲流体的影响;(3)E系列位于地幔序列N-MORB和E-MORB之间,表明它可能是地幔岩浆的混合产物,未受到地幔岩浆源区之外物质的影响;(4)O系列与典型的洋岛玄武岩基本一致,只是Ta、La和Th含量略偏低,但都处于地幔序列范围内,可能与其他岩浆源有轻微的混合。这种岩浆特征与智利洋中脊俯冲环境下所产生的岩浆特征一致;由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仍然发生俯冲消减,因此推测玛里雅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洋中脊俯冲环境。  相似文献   
993.
湖相碳酸盐岩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古、新近系地层中广泛出露,在研究区西岔沟地区主要分布在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的顶部,下油砂山组及上油砂山组的底部。通过实测西岔沟剖面、岩性分析、岩相组合特征、生物特征、沉积构造、室内薄片鉴定等研究对西岔沟剖面的碳酸盐岩进行了分析,识别出西岔沟剖面的碳酸盐岩的类型主要有鲕粒灰岩、介壳灰岩、藻叠层石灰岩、泥晶灰岩、砂质灰岩等,沉积环境主要属滨浅湖,并在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llision possibility for two satellites on Keplerian orbits. Coplanar and noncoplanar cases are considered, respectively. For each case, the problem of collision possibility analysis can be solved through two steps: Firs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any intersection point of the two orbits; if there is no intersection point, the conclusion can be given directly that collision never happens. Secondly, if the two orbits do intersect, the collision possibility in the given time-scale can be studied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orbital periods and time.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both cases, each including several situations, are given to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collision criterion.  相似文献   
995.
基于Altera IP核的RS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Altera公司提供的Reed-Solomon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来实现RS译码功能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具有开发周期短、系统成本低以及稳定可靠特点。主要分析了Altera公司提供的IP核工作原理、参数配置以及接口设计,最后通过时序仿真验证了该设计的正确性。该设计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BPL长波接收机数据解调模块中。  相似文献   
996.
沙嘴海岸地形对黄河三角洲沿岸余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钓口流路时期1967年前后的海岸地形为例,研究了沙嘴海岸地形对黄河三角洲沿岸余流场的影响.数值对比试验表明,沙嘴附近的余流流向受地形扰动而不断偏转,使得沙嘴地形特征可能引起局部余环流结构的改变,甚至在沙嘴附近呈现出小的涡环结构,沙嘴对流向的影响随离沙嘴地形距离的增加而渐弱.沙嘴海岸地形还将引起局部流速的增加,并在其附近海域形成高流速区,在忽略沙嘴地形的条件下,一些随沙嘴而生的高流速区范围缩小、流速降低,并向西南移动,甚至消失,原沙嘴前沿余流流速明显减小,随离沙嘴距离的增加,流速差异逐渐微弱.  相似文献   
997.
三维可视化是众多GIS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图像等多源数据实现三维可视化的技术路线及相关原理作了详尽阐述并对其在地质中的应用做了初步探究,对野外地质区调工作部署有一定的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矿床学的发展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研究思路的发展变化上。矿床学从传统的对单一矿种、单一矿床和单一成矿模式的研究发展到对成矿系列、成矿系统的全面探讨和整体认识,妥善处理了局部与整体、片面与全面、个体与群体、定性与定量、时间与空间等种种复杂关系,这种研究思路上的变化体现了系统的、辨证的哲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在闽东南长乐-南澳断裂带中,多处新发现白垩纪(辉长)闪长质和二长花岗质岩浆经机械的、化学的混合形成各种浆混岩类,与两混合端元岩石共同构成浆混杂岩,成岩后还受到应力作用。它们因特殊的结构构造而长期被归入混合花岗岩或片麻状花岗岩类。描述了泉州市肖厝、福清市高山等地浆混杂岩的野外地质特征,并与莆田市和福清市的典型变质变形花岗岩类进行了对比,指出这3类岩石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浆混杂岩可能形成于主变质变形期之前早白垩世早期的伸展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00.
Assessing the global C budget requir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oil CO2 efflux from both experiment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especially in different desertified land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ased on the enclosed chamber method, soil CO2 efflux in four different desertified lands and one control [alpine meadow (AM)] were measured in June, August and September, 2008, respectively. Soil CO2 efflux rates at the top, the middle, the bottom of a slope and the flat in front of the slope were obtained at Maduo Coun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daily soil CO2 efflux rates were 3.72, 2.65, 2.68, 0.59 and 0.37 g m−2 day−1 in the AM, lightly (LDL), moderately (MDL), severely (SDL) and very severely desertified lands (VSDL)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respectively. Soil CO2 efflux decreased with the change of desertification. The response of soil CO2 efflux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adequately described by the linear model; models accounted for 76, 65, 72, 59 and 71% of the variability on soil CO2 efflux in the AM, LDL, MDL, SDL and VSDL, respectively. Any environmental factor, however, was in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 soil CO2 efflux; the common influence could perfectly reflect soil CO2 efflux response to the desertification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